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菲律賓巴拿威梯田

此圖為GOOGLE 衛星影像

下圖圖片來源: http://www.easyvoyage.co.uk/images/destination/PHILIPPINES/PHILIPPINES0/1_big.jpg 

l   名稱:巴拿威梯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被喻為「天國的階梯」。 「科迪勒拉」(Cordilleras)即是西班牙語的「山脈」。
l   地理位置:位於菲律賓呂宋島伊富高省科迪勒拉山脈東面的梯田,在巴拿威鎮附近。梯田總長大約是兩萬公里,足可橫跨半個地球,位於海拔一千到兩千公尺的山坡上。
l   民族:菲律賓的山地民族伊富高人在此居住,伊富高族是菲律賓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伊富高人男耕女織,善於雕刻,服色鮮豔,喜跳土風舞,在傳統的宗教儀式上他們常以豬、雞為祭品,祈求豐收,而稻米是伊富高人的主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取決於他能收穫的稻米量。
l   地位:名列世界八大奇景,1995年為聯合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具有永續價值、自然與人文完美交織的文化景觀。但是近來因有越來越多無視於灌溉溝渠走向的建築物出現,也有許多田地荒廢、廢耕,此地景觀的維持已成為菲律賓政府的一大難題,導致這項世界遺產在2001年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l   歷史:國際歷史學家認為,約在西元前3000年,從中國南方或印度半島上來的一支移民南渡重洋,在呂宋登陸後進人山區,將梯田文化傳人;而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約在西元前200年,菲律賓伊富高民族的祖先就用簡陋的青銅工具開山造田,年復一年,終於用雙手雕琢成今天這樣規模宏偉的古代水稻梯田。
l   現況與危機:由於長期的亂砍濫伐和當地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水稻梯田複雜的灌溉體系受到很大影響。此外,種植水稻收益很少,年輕一代的伊富高人對此已越來越不感興趣,紛紛離鄉到附近的城鎮去找工作。針對巴拿威水稻梯田面臨的困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發出警告,如果這一奇景在未來10年內得不到恢復,將有可能把它從文化遺産名錄中取消。80年代初,菲律賓政府在山區發起了一個“搶救梯田”運動,在梯田試種草莓和小麥,引進水田養魚技術,使山區居民收入增加,政府還向農民提供高產、抗寒、早熟的優良稻種、化肥、農藥和技術援助,使梯田的修復漸有改善。
l   心得:現代的巴拿威梯田,面對的不只是數千年來大自然的侵蝕,更殘酷的是現代伊富高人的離去,在我找圖片的時候,看見它許多美麗的面貌,心想,若這樣一個歷史悠久且充滿祖先智慧結晶的珍貴遺產消失了那該有多可惜!但對伊富高人來說,若無法賺錢養家活口那麼這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確實顯得毫無價值,年輕一輩的孩子們再無法守住他們老祖先的田地,那在大城市討生活的他們還會剩下些什麼呢﹖其實這樣的悲劇在現在這樣一個快速開發的世界中天天都在上演,我想不只菲律賓政府該做出行動應對,身為地球村一份子的我們也該從中反省,在經濟開發與人類文化間如何取得平衡。


資料參考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F%B2%E5%BE%8B%E5%AE%BE%E7%A7%91%E8%BF%AA%E5%8B%92%E6%8B%89%E5%B1%B1%E7%9A%84%E6%B0%B4%E7%A8%BB%E6%A2%AF%E7%94%B0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室利佛逝王國的興衰

簡介室利佛逝位於印尼蘇門答臘西南部,是南洋群島最早的國家。中國古代又稱其為佛逝、舊港,但從904年開始,中國文獻改稱室利佛逝為「三佛齊」,以勃林邦(今巨港)为首都。

貿易貿易方面,因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當時馬來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經濟力量雄厚三佛齊是絲綢之路海線的重要港口,以他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其貿易中心與制海權的角色。但是,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王國的勢力範圍限於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不受其影響。

宗教金剛乘佛教是室利佛逝的主要宗教,同時室利佛逝是當時傳播大乘佛教的中心這吸引了許多的亞洲的朝聖者和學者,其中包括中國的僧侶。671年中國唐代高僧義淨取海道前往印度學習佛法,曾在此學習六個月的梵語和佛教理論,從印度取經回來後,繼續留此從事翻譯和著述多年。

建築室利佛逝留給後代最有名的建物就是婆羅浮屠,所謂婆羅浮屠的意思就是:「在山上的廟,它位於爪哇叢林的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它的外觀看起來像是一座有階梯的金字塔,地基是正方型的平台,上有幾層圓形的階壇,當然越上層的階壇就越小,到最頂端的一層則是距離地面約有十多公尺的地方,而此層為一個巨大的鐘型祠堂,又稱為大佛堂。

衰弱:室利佛逝王國在晚期曾經發動了為數不少的對外戰爭,造成王國的勢力逐漸減弱,尤其是對注輦的戰爭。在當時室利佛逝王國控制了麻六甲海峽,注辇的商人因做生意受阻,而造成兩國的關係緊繃。兩國之後有過幾起較大的衝突,造成室利佛逝王國與注辇的衰弱,並於13世紀中遠征錫蘭失敗後便一蹶不振。最後於14世紀末遭馬來群島最後一個印度化國家滿者伯夷王國所滅。

心得:室利佛逝王國是東南亞第一個統一的國家,但卻很少人知道,事實上,在我做此報告之前,只是勉強有聽過這個古老的名子而已,並不覺得它對東南亞有什麼重要性,但當我深入研究後,才發現它也有一個屬於它自己發光發熱的時代,這個王國在7~9世紀時可說是獨霸東南亞。此外,我還發現幾乎所有成為東南亞強權的國家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擁有制海權。在東南亞,誰掌握住重要的貿易港口或是往來必經的海峽,就會對該國家的強盛提供有利的條件。室利佛逝的首都巨港位於南海、麻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的中心,這就是國家經濟強大的原因,只要國家富裕,自然就強盛。但一味的網海上發展也是有缺點的,室利佛逝就是因為只專注海上發展而忽視了內陸的平衡的最好例子,這導致它對於內陸是沒有控制力的。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聚焦東南亞

 

這張照片是我們其中一位組員去東南亞自助旅行時拍的,地點是泰緬邊境的一個小村落!!


     法律二   李怡臻

     從這張圖片中,我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
 從周遭環境來看,感覺這邊的經濟並不是非常好,因為入口的地上有下過雨之後的泥濘,  內部也是天然草長成的草地,而非我們一般認知中的水泥地。
    從擺設看來,這些建築群應該算是旅館或是商店,因為我在指示牌上面發現的中文、英文和日文,而且,在小木屋的牆壁上也有許多的畫作,其中一幅是一個拿槍的士兵,可能代表國家內或外並不是那麼的和平。他們也很會善用天然資源,像木材或是石頭就可以做出一個大門。建築物的屋頂也很奇特,不知是否是用茅草搭建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及感動的是-看到台灣國的國旗,而且還可以正大光明的曬外面,這或許是表示這個國家的有些人民對於台灣還是有一點印象的吧!


    地政一   廖婉琳

    往後方可看見一排的房子,我覺得那有點類似杆欄式建築,而杆欄式建築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高架,簡單的說就像房子長了腳,屋子的本體是以柱子來架高的,而不與地表接觸,所以要進入室內空間必須先爬樓梯。
    杆欄式建築分佈區域主要在熱帶區域,大部分東南亞各國傳統住宅多屬於此類,而中國南部部份苗族的「吊腳樓」和台灣蘭嶼達悟族的「涼台」也都屬於杆欄式建築的一部分。
    但建造杆欄式建築的優點為何呢?這是為了適應高溫高濕的環境而形成此類型建築物,通風佳,因為把房子架高,不與地表接觸,可減少溼氣,且雨水也較不易滲入室內,又可以減少毒蛇猛獸的侵入。至於空間利用方面,則會因各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基本上地面層都是養牲畜或放農具的空間,二樓以上則是生活起居及儲藏空間。


      法律四  陳莉文
      
      東南亞有著多樣的風貌,有茂密的森林,也有濫墾的滿目瘡痍的地表;有豪華富麗的別墅,也有塵土飛揚的村落......它是如此地一言難盡,而只用一張小小的照片來訴說東南亞,對我而言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
      其實,再去過泰北後,發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們的景色、食物或者是文化,雖然這些真的都很特別。但當我踏上邊界時,那種內心的澎湃與交雜是在台灣所無法感受的。踏過這條邊界的另一邊,是不同的國度、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政府,然而在邊界上時,你並不會覺得兩邊是不同的國度,因人們還是互相往來、貿易或聊天。
     但是當你再更深入當地的村落後,你會發現有不少的人是非法移民,由其是較偏遠的山區,有些從緬甸來,有些從寮國來,原本你覺得已經不是很高的所得,在他們眼裡卻已是非常知足了。還記得我在泰北某村落的學校教華文時,曾看過一位男學生的作文,他說改變他人生的那一剎那,是在他隻身越過泰緬邊界且身上一無所有時。才幾歲大的男孩,就拋下自己的身分前往異鄉,要面對沒有戶籍、沒有家人、沒有金錢、沒有依靠的生活,而這背後又是什麼樣的因素讓他去冒這麼大的險 ?
    這張照片同樣是在邊境,有著相似的建築、相似的位置,對於曾經去過泰緬邊境的我有著深刻的感觸。邊境的故事就像邊境本身一樣,不仔細看是無法看到那黯淡的哀愁。




歷史二  施宗成




       這張是照片是以xx邊境村落的木造屋子為背景,我覺得這張照片上的建築的風格,可能是出於氣候的因素(屋頂容易排水),與某些台灣原住民的部落建築非常的相近。
而不知道是由於東南亞的文化本來就是兼容並蓄的,或者是因為村落位於邊境所造成的,我發現這個村落包含了許多不同文化的元素,最容易看出來的地方就是文字,在左下方就有著用日文所寫成的牌子,而除此之外,在後面,我們還可以發現到用中華民國國旗製成的衣服以及日式的柵欄。
        我覺得就兼容並蓄這點來說,其實東南亞國家跟台灣是非常相近的,同樣都是可以接納並吸收異文化,而在吸收的過程中,同時卻又能保持本土的特色,使本土文化不至於因吸收外來文化而導致己身的消失;而就建築風格來說,其與台灣本土建築(原住民建築,非漢人建築,漢人是後來遷入,這邊在討論台灣本土與東南亞本土建築。)也是極其相似,所以我覺得,如果硬要將台灣放進東南亞的範疇來討論也未嘗不可。

 
    民族一   林孟婷

    這張照片是在一個泰緬邊界關口的村落,背後的建築是當地的高級旅館,這樣的木造建築,有著斜斜的屋頂,很容易就能辨別出是在熱帶多雨的地區,牆上的圖飾更是增添了不少南洋風情,在這樣一個邊境地帶,當地人或許對於國籍並不那麼在乎,重要的是來往的旅客吧!再看到在照片中屋簷下掛著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衣服,有種特別的感動哪!而在照片的左下角,擺放了幾種不同語言的告示牌,在這樣一個小村落竟也看得見國際化!我不禁會想,在這樣一個關口,旅店老闆每天所要面對的人事物其實比住在都市的我們更為複雜與多樣吧!?但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根本沒什麼特別的,討討生活罷了!在這樣一個充滿南洋風味的小村落,也許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到那裡拜訪,但透過照片便可以分享許多事情,讓我們見識到一個似曾相似卻又陌生的國度。


   歷史二   何彥樟


     關於這張照片是我在泰緬邊境的一個小村莊內的「高級民宿」,其實裡面真的很樸實。位於山的深處,所以人煙稀少。這裡沒有柏油路,連路燈都只有零星點點。當時是雨季,地上總是黏答答的,我的機車卡在泥濘當中,所以只能和朋友在泥濘中拍照。民宿的老闆娘是當年國共內戰後,被迫遷往泰緬的華人,他們還記得我們的國旗。現在他是認同於泰國的華人,他的兒子在全泰第二的大學—清邁大學念書,當時的我深感佩服。他還細細的為我解釋當年怎麼從中國撤退到這的。華語是我們共同的語言,但是面對於村內其他相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華語對他們來說是生疏的。經過這趟旅程,讓我對東南亞的華人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外交三  牛煦庭


    宜蘭的民宿,所謂木造建築,如此富麗堂皇
    
    身在台灣,我們慣於居住在進步發達的都會區,就算下鄉遊玩,居住在所謂民宿,恐怕也是難以真正符合當地簡約樸實的生活精神。這些民宿雖稱貼近在地生活形式,卻也在「以客為尊」的指導原則下,逐漸重視舒適、重視設計、重視造景於是,都市人自以為是地貼近鄉村,卻還是擺脫不了養尊處優的德性。
    回頭再看看這星期的照片,泥濘的路面、簡單的建築結構、不大的活動空間這樣的居住環境竟也是一個在當地堪稱高級的民宿,著實讓人難以想像。雖然發展的落差一見便知,卻也慶幸在這裡能夠真正窺見一些東南亞的真實樣貌。倘若他日有幸實地走訪,親身體驗那樣的生活環境,應該會是一個很值得紀念的經驗。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神鬼奇航之大海怪圖


圖片來源 http://www.old-map.com/Sea-Monsters.htm
by Abraham Ortelius 1570 from the Atlas Theatrum Orbis Terrarum


再看完許多介紹海怪的小說或電影後,相信大家都對海怪非常的好奇
海怪究竟長得怎樣呢? 是像古時候的雷龍有著常常的脖子 ? 或者是HBO、東森洋片台等頻道播了無數遍的"神鬼奇航"裡的大章魚? 或者是經典賣座"哥吉拉"的再現?


無論是哪些,這張地圖幾乎都將古今中外所有對海怪可能的想像囊括入內了!!!!
雖然現在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張趣味、精美但不實用的地圖
但對16、17世紀的人來說或許並不是那麼的無用武之地
海外貿易擴張的另一面就如打仗一樣
大家都知道最先衝過去的人最有可能變成砲灰
而航海也一樣
可能遇到颱風、礁岩、磁場干擾、鯨魚撞船、甚或向電影裡擱淺後遇到食人族獵殺
總之有無數種可能,而當時的人所能依靠的就是羅盤、望遠鏡等工具,不像我們有衛星定位
所以相信這張圖裡有比較多海怪的地方,可能就是商船們較常出事的地方
以此達到一種預警的作用,讓商船在該海域附近時能特別注意、防範


不過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這張地圖的藝術價值似乎已經遠遠超出它的實用性囉XD
(若改良成現代版的話,可以在中國大陸的動車線上放一隻哥吉拉!!)